
近日,甘肃天水233名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儿童血铅超标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焦点。那么,血铅超标对儿童到底有哪些危害?生活中又该如何防范呢?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、副主任护师阳涛为大家一一作答。
儿童血铅正常标准为<100μg/L,然而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,他们更容易受到血铅超标的威胁。幼儿喜爱将色彩鲜艳的玩具放入口中,部分低学龄期儿童还有啃咬铅笔的不良习惯,加之主动洗手意识薄弱,使得铅颗粒通过呼吸或手口途径进入体内的概率大幅增加。
同时,儿童血脑屏障和肾脏排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,对铅的吸收能力是成人的5倍,但排铅能力仅达成人的30%-40%,导致铅在体内长期蓄积,引发多系统损伤。
专家表示,血铅超标对儿童的危害具有多系统、不可逆性。
神经系统首当其冲,铅通过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细胞发育,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学习能力差,严重时出现多动、冲动、语言发育迟缓,甚至智力不可逆损伤。
消化系统方面,铅刺激胃肠道黏膜,引发腹痛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,导致营养不良。
造血系统受抑制后,血红蛋白合成减少,出现缺铁性贫血,免疫力下降。
泌尿系统损伤则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异常,肾功能下降。
此外,心血管系统可能因铅蓄积导致血压升高,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;骨骼生长受干扰,出现身高、体重低于同龄人,青春期发育延迟,骨骼发育畸形;免疫系统被抑制后,机体抵抗力降低,易患感冒、肺炎等疾病。
若儿童血铅超标,需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排铅药物进行干预。
同时,可通过调整饮食辅助降低血铅水平。具体措施包括:
减少铅的肠道吸收:补充膳食纤维(如芹菜、韭菜、菠菜)和与铅存在“竞争关系”的钙、铁、锌等矿物质(如牛奶、酸奶、猪瘦肉、牛肉、鱼类、核桃)。
促进铅的代谢排出: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(如猕猴桃、橙子、鲜枣、青椒、番茄),促进铅与其他物质结合并通过尿液排出。
降低铅对身体的损伤:补充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瘦肉、鱼虾、豆制品),其中的巯基(-SH)与铅结合,可降低铅对细胞的毒性。
专家提醒,预防血铅超标需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:
膳食选择: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,避免食用路边摊贩食品(尤其是油炸类、爆米花)、颜色异常鲜艳的加工食品、受污染水域的贝类鱼类,以及皮蛋等高铅食品。优先选择“有机食品”或“绿色食品”,减少高糖、高脂饮食。
食物烹饪:蔬果食用前充分清洗、去皮;谷物、豆类提前浸泡并多次淘洗,降低铅含量。
餐厨具质量:避免使用劣质瓷碗、色彩浓烈的彩釉餐具、锡壶盛酒或饮料,以及上了漆的筷子,尽量选择白色陶瓷碗。
生活习惯:勤洗手,特别是饭前接触报纸、颜料、电池等物品时;避免将彩色玩具、油漆玩具放入口中,或啃咬铅笔。
环境清洁:住宅距离马路较近时,增加湿扫频率,减少灰尘中的铅积累;行走在车辆较多的地方时,建议抱高孩子,减少低高度的铅颗粒吸入。
接触铅相关工作的家长,应更换工作服、洗头洗手后再回家。
作者:吴杰 通讯员:王鑫
责编:陈玮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